媒體報導
-
高度近視恐遺傳 及早矯正防止惡視力
隨著3C產品使用者年齡層下降,學齡兒童近視比例逐年大幅增加。眼科醫師表示,家長務必謹慎預防兒童近視,特別是當家長有高度近視時,下一代近視加深速度與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將比一般孩童還高。協助兒童養成正確用眼習慣,萬一近視及早進行視力矯正,否則當兒童進展到600度以上高度近視,日後罹患眼部疾病的機率大增,家長須特別注意。
-
全焦段抗散光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患者福音
擔任教職人員已屆退休的61歲陳先生,近視度數約300度,平時喜歡看報閱讀,原本夜間開車每天往返還能輕鬆應付,自從罹患白內障之後,感覺視力不若以往清晰,就連近距離看書都變得吃力不少,視力大減讓他困擾不已。諮詢眼科醫師後,決定進行白內障手術,採取醫師建議,使用最新引進的「全焦段抗散光人工水晶體」,不只解決白內障問題,原先看遠看近、老花和散光問題,術後都迎刃而解。
-
角膜塑型片清潔未落實 當心病菌有機可乘
日前一名國二學生夜晚配戴角膜塑型片來控制近視度數,某天早上醒來感覺左眼爆痛,照鏡子才發現黑色眼珠竟變成乳白色,就醫檢查後確認為綠膿桿菌引起的角膜潰瘍,治療後傷口雖復原、視力卻已受損,引起不少消費者關注。眼科醫師表示,角膜塑型片引發嚴重感染的案例在臨床上並不多見,研判主要禍因來自於每日清潔鏡片的程序出了問題,再加上角膜已有傷口,才讓病菌有機可乘。
-
白內障置換人工水晶體 全焦段遠中近一路清晰
現代人生活習慣不良、頻繁使用3C產品、用眼過度、接受輻射過多等,導致眼球內的水晶體提早老化、混濁,白內障不再是專屬老年人的疾病,近年來青壯年的患者已有明顯增加的趨勢。國人對視力清晰的品質要求日益提高,但目前並無藥物可逆轉混濁的水晶體回復原本透明的狀態,因此,置換人工水晶體成為主要的治療途徑。
-
散光型角膜塑型片 同時改善近視與散光
衛生署於2007年核准通過角膜塑型片後,讓不少近視患者省去配戴眼鏡的不便,直到3年前新型散光型角膜塑型片問世,角膜研磨技術的進步,可依散光度數量身訂做,定位精準化,因而造福高度散光患者,使得角膜塑型的運用更趨廣泛。
-
老人視力差失智風險增 白內障應及早治療
視力差的老年人,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提升!根據法國波爾多大學研究小組針對7736名65歲以上患有近視及遠視的老人,進行12年追蹤調查,結果發現有882人最後罹患失智症症,比率遠高於其他視力正常者,建議醫師在診斷失智症等神經變性疾病時,應將視力因素納入其中。至於老年人,不應完全將視力減退當成是正常衰老現象,若視力突然減退,最好接受全面檢查。
-
避免高度近視及早預防 角膜塑型逆轉惡視力
台灣學生的課業壓力,與近視率成正比。教育部日前公布統計指出,學生視力不良比率隨級別遞增;其中,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比率45.9%,國中視力不良率為73%,高級中等學校則達80.9%。主計總處分析,國中及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視力不良比率偏高的主因是課業壓力繁重,再加上3C產品普及化所致。
-
40老花50白內障 國人視力老化速度堪憂
不少民眾年過40就陸續出現近看不清楚的老花症狀,但50歲後卻連遠的影像也開始模糊,原來是白內障已悄悄上身。根據衛福部統計,截至民國104年,國內白內障患者已激增至104萬人,當中又以50至60歲族群增加最多,顯示白內障已有年輕化趨勢。不少民眾選擇置換人工水晶體,一次解決近視、散光、老花、白內障等眼疾。眼科醫師表示,人工水晶體置換術的確可一次解決多種視力問題,但仍需視個人生活習慣及需求做謹慎評估,才能真正實現視力回春。
-
遺傳性高度近視 眼疾病變風險增
千金難買好視力!研究發現,高度近視與遺傳有密切相關,若父母兩位都近視,且其中一位超過600度,若再加上後天環境催化,則下一代罹患高度近視的機率將倍增。若想避免下一代度數快速增加,唯有讓孩童適度休息雙眼,並及早接受近視矯正,才是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