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力矯正新選擇 美國太空總署也認可
【健康傳媒 李世泓/台北報導】
包含近視、遠視以及散光的眼睛屈光不正,看似一項很普遍的問題,卻是一直困擾著人們,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甚鉅,如何有效解決近視問題,也就成為眼科醫療界致力研究的目標。矯正屈光不正的方式,從框式眼鏡發展到隱形眼鏡,乃至於近十幾年來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的問世,讓近視族群有了新選擇,而為了讓近視患者手術後滿意度更加提升,先是傅立葉前導波虹膜定位的研發成功,繼而是飛秒無刀雷射的推出,兩者的結合讓人產生新希望。
前導波技術確實有其功能性,坊間眼科近視雷射中心也就大多會去強調擁有這套技術及設備,然而消費者必須要注意,前導波也是有不一樣的。眼科醫師沈雋雁表示,目前前導波的主流技術有二種,一種是採用Zernike算式,可以分析到人類6階的高階像差,另一種則是採用Fourier(傅立葉)算式,最高可以得到20階的像差分析,而傳統以Zernike計算的角膜地形圖,經過了Fourier(傅立葉)的演算,即可變成立體結構,為眼科醫師提供了更為精確的測量數據,並與虹膜定位結合,有效的掌握手術時眼球的位移,讓雷射近視手術的施作更為精準,提升了患者的術後滿意度。通常高度散光的患者,特別是有混合性散光的,眼科醫師都會建議受術者考慮採用這項技術。
飛秒無刀雷射則是更上一層樓,是運用於雷射近視手術過程中的第一個步驟~角膜瓣製作,以往是採用板層刀進行切割,但因為進行過程中會耗損較多的角膜基質組織,一旦遇到角膜偏薄的患者,或是需要更多角膜厚度來進行雷射治療的高度近視患者,手術的治療範圍可能受限,所以飛秒無刀雷射就因運而生。沈雋雁醫師說明,飛秒無刀雷射是以擊發雷射光打破細胞間的結構鏈產生氣泡,從點連成線,進而形成光滑的角膜瓣平面,由於是全程電腦控制,所以在角膜厚度的設定、雷射能量、角膜瓣邊切角度等,都可以為受術者量身設計。以IntraLase飛秒無刀雷射來看,全球已經有超過三百五十萬的臨床案例,其他Ziemer(Z-lasik)、Femtec或是VisuMax等廠牌設備則是陸續研發推出。
結合了傅立葉前導波虹膜定位以及IntraLase飛秒無刀雷射的iLASIK手術,是目前最高階的雷射近視手術技術,也是被美國軍方及太空總署所認可,可以施作於相關作業人員的視力矯正手術。沈雋雁醫師則是強調,雖然這是一項相當驚人的技術,但不是說每一個想要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就一定有必要採用,一切都還是要依照術前檢查的數據結果去評估判斷,醫師必須清楚說明告知施行各種手術的可能性,在與患者的充分溝通達成共識下,選擇適合患者體質與眼睛條件的方式,自然能達成醫師和病患共同期許的目標。
健康傳媒:無刀雷射結合前導波虹膜定位 提升術後滿意度